甜瓜育苗、定植及苗期管理

2021-11-16

  一、催芽

  1、晒种:时间超过1年的种子,应在播种前,晒一整天,可显著提高发芽率。

  2、烫种:用100℃的水,倒到装有种子的瓷盆或塑料盆中,边倒边搅,3秒种后,立即倒凉水,搅匀。所需要开水的体积是种子体积的5倍,凉水的体积是开水的2倍。兑完后,将手指伸到水中,以不感到十分烫手为合适。

  3、浸种:在上述温水浸种4小时左右,使之自然降温,泡种时间最长不超过8小时。

  4、洗种:用清水将经过浸泡的种子冲洗5遍,洗去种子表面的粘液。

  5、凉种:将种子晾10多分钟,表面稍干。

  6、洗巾:将毛巾充分洗净,拧干。

  7、折巾:将毛巾横向对折。

  8、铺巾:将毛巾铺到桌面上。

  9、铺种:将种子铺到经过对折的毛巾上,一般铺在毛巾中央,最边缘不超过从中央到毛巾边的2/3。种子只能铺1层。

  10、卷巾:将毛巾的最长两边剩余的1/3,折回来,铺到种子上,另一端卷起来。

  11、催芽:将卷有种子的毛巾,放到磁盘中盖住,将磁盘放到培养箱里或温度适宜的地方,外面再裹上2层湿毛巾,保持温度2530℃。催芽20小时后,检查出芽情况。

  12、检查:以后每隔24小时就检查一遍,一般新种子2024小时可出70%以上,旧种子时间长,越旧越长。一般48小时后,基本已经不出。

  13、降温:当芽长0.20.3厘米时,要将温度降下来,降到20℃以下。有利于促进胚根粗壮,减缓芽子的生长速度,等待适当时机播种到温床或大棚。

  二、苗床。

  1、苗床:早春要用温床育苗,春季或晚春可用冷床育苗。温床有酿热物和电热线两种提温方法。

  2、穴盘:实践证明,穴盘育苗是一种省事、省力、移栽和运输方便、病虫害少、根系发达、缓苗快的育苗方法,值得提倡。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仍然使用营养钵育苗。

  3、床宽:一般不能超过1.5米,过宽播种时不容易播到畦面中心。

  4、床埂:要踩实。

  5、床底:要平整,稍踩。

  6、铺膜:在床底铺上地膜。

  7、钵土:要疏松,营养不能过剩。充分腐熟的玉米、小麦秸秆加1/10的鸡粪、1/10的未种过瓜菜和棉花的表层土就是很好的营养土。一般不用掺二胺等化肥。

  8、过筛:将营养土过筛。

  9、消毒:边过筛,边用1/100的福尔马林喷洒消毒,用塑料布覆盖35天。

  10、逸气:掀开塑料布,隔天翻动一次,使消毒水的气体逸出。

  11、装钵:3天后,装钵,或装到穴盘中。提倡穴盘育苗,省工、省运、省框、省事。

  12、摆钵:将钵或穴盘摆放到苗床中。

  13、浇水:摆好钵后,从苗床地部浇水,水高不得超过钵顶。

  14、提温:提温几天。使钵内土壤的温度升到15℃以上。

  15、降湿:浇水后不要覆盖地膜,且晾晒3天左右,使苗床湿度降低。

  三、 育苗。

  1、洒水:播种时,用喷壶将开水喷洒到钵面上,以稍见到明水为止。

  2、扎眼:用筷子或细竹棍,在钵的表面中央扎一个深2厘米左右的小眼儿。

  3、点籽:将种子平躺在小眼儿的顶边上,胚根放在小眼儿的上方。

  4、盖土:用装钵用的营养土,在育苗温室的非苗床部位,存放若干天,等点好籽后,用此土将种子盖上。覆盖厚度为2厘米左右。可以只覆盖钵中央的部位。或用沙土覆盖也可。覆土宜薄不宜厚。

  5、盖膜:点完种子、盖好土后,用薄膜将苗床盖上。

  6、支棚:若早期育苗或育苗时外界温度尚低,应在每个苗床上,支弓杆,再在拱杆上覆盖一层塑料布保温。

  7、盖严:播完种后,将育苗温室的棚膜盖严,防止冷风进去。

  8、保温:出土前,尽可能保持较高温度,一般晚间床土的温度至少在15℃以上,小棚内空气的温度在10℃以上;白天以保温为主,短时间不超过40℃均可。

  9、降温:当7080%的钵中央开始有裂缝时,说明已开始“拱土”,此时应逐渐降低温度。白天控制在2025℃,短时间最高不超过30℃。有利于降低出芽速度,使胚根壮硕,胚轴不再快速生长,非常有利于控制高脚苗,进而控制病害发生。

  10、高脚:拱土时未能及时放风降温,苗床温度高,湿度大,苗床过于拥挤等,造成胚根伸张过快,达到2厘米以上,即为“高脚苗”。高脚苗前期容易得病,特别是“瘁倒病”,花芽分化不良,中后期空杈多,后期晚熟。应尽量控制。

  11、猝倒:根颈处胚轴缢缩,倒地,而子叶往往仍绿,根系较好。这种现象为猝倒病,由于湿度过大、温度较高、放风少、高脚苗、营养土或种子带菌等原因造成。可用药剂防止,但关键是管理。

  12、沤根:苗床湿度过大,或长期湿度大,长期地温低,连阴天,使根系生病烂掉。

  13、烧根:化肥施用过多,甚至有机肥施用过多、过浅、过于集中、没有充分腐熟、种子播到化肥粒、粪块上等,容易造成烧苗。表现是不长,子叶色黑、暗,没有生机和活力,不翠绿,缓苗时间长,严重时心部出现失绿或黄斑,根系没有或很短,根顶端烂。补救措施是多浇水,使养分扩散,重新萌发新根。一般比不烧苗的晚15天以上。

  14、摘帽:出土期,每天早晨太阳出来后、上午930前,巡查苗床,发现有子叶戴着种壳出来的现象时,及时将种壳轻轻用手捏掉。千万不要中午或午后或下午在种壳干燥后“摘帽”。

  15、升温:当一叶一心时,胚轴已不再十分娇嫩,较不宜发生高脚苗现象了,可以适当升温。白天不超过30℃,晚上不超过18℃。

  16、闪苗:在较为温暖的苗床环境中,突然进来冷空气或大风,叶面的十分快速蒸发,使瓜苗迅速降温,叶子受冻干枯一部分。防止发放时注意育苗温室的棚膜管理等工作。特别是刮风季节。

  17、烤苗:外界温度高特别是夏季育苗,或春季双膜覆盖、大晴天的中午放风不及时,底墒不足、土地干旱等,造成真叶干枯、失绿等,多为烤苗。一般只要心未被烤死,可以很快缓过来。

  18、捏草:及时将钵中的小草捏掉。

  19、撤棚:随着外界温度的不断升高,在适当时机将小拱棚上的膜撤掉。

  20、偷浇:当钵中苗子出现中午打蔫、真叶卷边等缺水症状时,应从钵的底部“偷着”浇水,水的高度不得超过钵的2/3高度。千万不要看到缺水,苗子旱而直接在苗床顶部向下淋水或喷水。

  21、倒苗:当苗子2叶一心时,可以将钵重新摆放,将空钵挪走,钵与钵之间拉开1厘米左右的距离。有利于降低苗床湿度、控制苗的生长速度,防止形成高脚苗,减少病害发生,特别是苗龄已经达到,而外界天气不良时,可有效控制瓜苗的生长速度。

  22、降温:当苗子大部分出现第3片叶子时,适当降温“炼苗”7天左右,使苗床温度尽可能逐步接近定植棚或田间的温度,有利于增强瓜苗的抗寒、抗旱力,缩短缓苗的时间。

  23、喷药:发现蚜虫等,要及时喷治,但药液的浓度不宜过大,要比说明书上的低30%以上。

  24、冷尾:我国北方的天气,受南方暖湿空气和北方干冷空气的交替控制,连阴天时多为南方空气控制,阳光普照的天气,多为北方干冷空气控制,一年四季基本如此,只是强度不同而已。连续阴天或连续几天低温后,必然出现刮风现象,且一般刮风天气多维持在3天以上,农村成为“风三儿”,北方的干冷空气控制当地上空后,阳光能直接照射到地面上,提高温度。移栽应在冷天气的末尾,刮风快结束时进行。

  25、暖头:刮风结束后,必然出现晴天,气温肯定会逐步回升,此时是定植的好时机,定植后有利于地温提升,促进瓜根的生长,不宜出现冻害。

  26、浇水:定植前半天,要“偷浇”苗床一次中小水,水位不超过钵的2/3,在栽苗过程中不容易散坨儿,提高成活率,缩短缓苗时间。

  27、移栽:一般苗龄为2530天,不超过3叶一心时定植最好。但育苗较晚、外界温度已经合适时,可提前到2叶一心定植。外界温度尚低或地面没有整理出来时,四叶一心定植也可。但苗子过小、过大都不利于定植后的缓苗。秋季可早定植。

  四、定植。

  1、打孔:按照预先设定的株距,用打孔器在定植位置打孔。孔的直径应比营养钵或穴盘苗穴孔的直径略大。深度比营养钵的高度略深即可。

  2、两端:注意埂的两头及垄沟边应多点种子或多定植些,减少损失。

  3、边行:大棚内两边最边一行适当密植,一部分向上吊秧,一部分爬地。可多座瓜。

  4、离钵:将营养钵翻转,苗子向下,用右手轻轻捏住钵的底边,慢慢拉出,使营养土离开塑料钵。注意不要伤根,特别是长出钵底孔的根系,要小心从钵底孔中拉出,尽量不要弄断。若为穴盘苗,则轻轻将苗从穴中取出即可。

  5、栽苗:将苗轻轻放到已经打好孔的定植穴中,注意要将根系理顺,放在穴底。

  6、填土:用打孔时打出来的土,回填到营养土和定植穴孔之间的缝隙中,尽量多填,防止架空苗子、形成僵苗。

  7、点水:向定植穴孔中点水,量要适当大些,第一遍水渗后,再点一遍,可保证成活率。

  8、封土:点水后,又会形成新的空洞,用潮土或刚打出来的定植穴土再回填到已经点过水的定植穴中,将膜和钵土、钵土和定植孔之间的空隙封填住。土量不宜过大,不要将苗颈埋住。

  9、浇水:整个棚定植完后,必须尽快浇水,在同一天中,浇水越早越好,最晚在当夜必须浇完。以促进缓苗和生长,提高成活率。

  10、二水:若土地不平整、第一遍浇水水量不大、地膜过宽、膜边压的太深,水渗透不到畦埂的顶部,定植后,应在第23天内浇第二遍定植水,确保定植苗的根系“接住地气”。

  11、提温:春季定植后,应减少放风,适当闷棚提温,有利于提高地温,促进根系的萌发,增大土壤的热量贮备,提高夜温,遇到降温天气时,土壤中的热量可辐射出来,提高地表的温度,减少低温对瓜苗的伤害。

  五、苗期。

  1、排湿:闷棚要适度,随着天气温度的迅速回升,定植后从第二天开始,逐渐加大放风量,延长放风时间,降低棚内湿度,防止诱发霜霉病等多种病害。

  2、保温:在适时、适度排湿的同时,尽量减少棚内热量的散发和损失,减少放风的时间和次数,保持较高的适宜温度。一般中午最高不超过35℃,可不放风。缓苗后,外界气温逐步升高,可适当加大放风量,促进瓜苗健壮和花芽分化。

  3、掘沟:沟内表层土稍为干后,用铁锹掘少半铁锹深,不要排碎土块,而使之保持原样不动。可有效防止水分蒸发,减少浇水次数,提高地温,防止长草。

  4、团棵:一般定植技术高的,可不缓苗,苗子直接生长,甚至比在苗床生长更为良好。定植技术稍差时,苗子要打蔫一段时间,定植技术越差、伤根越多,缓苗时间越长。等苗子出现明显长相、叶子恢复生长、生长点心叶萌动时,说明定植成功。等长到46片叶子,伸龙头之前的阶段,为团棵期。

  5、僵苗:由于过于干旱、浇水过少;或不平整、定植或播种的位置过高及高低不一致、地膜铺的过宽、膜边压得过深、水不能浇到根部、定植时钵土和穴土严重分离、穴土被严重架空,人为地造成严重缺水,根系发育及其不良,地上部分几乎不长,瓜苗甚小等现象。可多浇水,促进生长,但由于长期苗期发育不良,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生长量,一般效果不理想。

6、伸蔓:主蔓明显伸长时,意味着苗期的结束,伸蔓期的开始,进入中期管理阶段了。


分享